任何科技第一次都是最重要的:
一身衣著看起來與普通農民沒什么區別,但如果把大大小小的榮譽和頭銜都放在他的名字前面,那會冗長得讓人吃驚。趙治海,一個讓糧食增產,如今依然雄心勃勃的科學家。對他來說,他最不缺少的就是榮譽。
作為市農業科學院總農藝師,趙治海和他新研制的“張雜谷”,正構想著一個讓國家層面關注的問題。
“有些缺水地區每畝限定灌溉350方水,這種谷子用80方水就可以。”趙治海覺得,目前每年推廣的面積只在200萬畝左右,如果未來10年至15年間,將雜交谷子在全國的種植面積擴大到2億畝,這對中國的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。
可以質疑、譏笑。但是,趙治海不允許別人懷疑他的真誠,或者說是固執。
這位我省乃至全國的農業典型人物,隨時準備再有“大動作”。
在趙治海的“辦公室”里,瞟一眼地上堆著的谷子、文字和圖片,他就會一掃心中任何的不快,對未來充滿信心:“我這個項目很有發展前途。”
“今年9月份,敦煌2號測產畝產337公斤糧,又節水產量又高。我們只在播種前澆一次水,到收獲時再也不澆。”趙治海說,此處年降水量只有39毫米,幾乎處于無效降水。目前只小范圍達到了這個目標,還處在對理論、基因等研究階段。
“任何科學技術第一次都是最重要的。”趙治海翻出一疊稿紙,提筆將“200方水千斤糧技術”這幾個字寫了上去。
“你覺得這個標題怎么樣?幫我想一想,取個什么更好的標題呢?”他熱情地湊近我,遞過一支圓珠筆。
跟很多“名人”不同的是,趙治海在聊天時,也時刻透露著強烈的個人特征。操著一口張家口話,話里不時夾雜著老土話,這位科學家給人的一個強烈印象就是“真實”,沒有絲毫做作。
在榮獲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“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農學獎”這一殊榮后,趙治海引發了從媒體到平民的廣泛關注。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頒獎當天,趙治海被記者問到,“領到這個獎有什么感悟?”
他用手扶了扶有些歪斜的眼鏡框,這樣作答:“我干的事兒能被社會所認可,感到很高興,覺得爭了點光。”
沒有空話套話,有什么就說什么,這就是趙治海。
我們只是找了一個別人認為很小的事情把它做了出來
現年57歲的趙治海是業界公認的學科帶頭人,被譽為中國“雜交谷子之父”。
谷子,為五谷之首。由于產量和人工效率較低、勞動強度大等多方面因素,逐漸淪落為“小雜糧”。目前,作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“國儲糧”名錄上也不見其蹤影。資料顯示,全國谷子的播種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.46億畝減至目前的不足0.2億畝。
“小時候小米還是主糧,現在只能勉強說是雜糧之首”。每每提及谷子的輝煌不再,作為谷子“代言人”的趙治海總難免一聲嘆息。隨后他又信心滿滿地高聲說,他們研制的雜交谷子具備高產、節水、省肥、省藥等優勢,希望國家能恢復谷子的主要作物地位。
中國糧食連續多年增產,而農業卻面臨資源短缺、開發過度、污染加重等問題。趙治海說,現在農業部門節水,減農藥、化肥,轉化農膜、秸稈和畜禽廢棄物的思路讓他看到抗旱高產谷子的前景。
而就是這個看似普通的科學家,卻做出了極不平凡的成就。其首創的“谷子光溫敏兩系法”,實現了谷子的雜種優勢利用,解決了世界性難題,在該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。選育成功10個雜交品種,一般比常規谷子增產30%,最高畝產達到810公斤,且節水、優質、抗逆,在我國北方累計示范推廣2000多萬畝,增產糧食20億多公斤。此外,還制定了《谷子雜交種》等3項河北省地方標準,建立了種子產品標準和標準化栽培技術體系。
雜交谷子水分利用率高,不增加水資源消耗、依靠天然降水就可增產糧食,面對中國乃至世界日益突出的水資源短缺及糧食安全問題,雜交谷子的研制成功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,發展應用前景極其廣闊。
“我們只是找了一個別人認為很小、不熱門且艱難的事情去做,但我們把它做成了一個大事情,并且把它做了出來。”趙治海說,要成功就得付出,付出總有回報。
能把1%的可能做成100%這需要有一定的固執
“國家需要、家鄉期待、農民渴求……”一切與谷子聯系的字眼都能緊緊牽住趙治海的心,“金錢、榮譽、地位……”一切與谷子無關的東西都引不起他太多的興趣……
一次,趙治海在新疆庫爾勒實驗田,對谷子進行調查實驗,當時正值中午,氣溫40攝氏度,同行的人都躲在樹陰處,而他幾乎“長”在試驗田里長達40多分鐘。起身后,同行的人用濕巾為其擦汗后問其熱不熱?趙治海竟稱感覺不到熱。
2000年,世界上第一個谷子光(溫)敏兩系雜交種“張雜谷1號”誕生了,它比常規種子增產30%以上,最高畝產突破了600公斤。2004年,趙治海選育出世界上第一個谷子抗除草劑雜交種“張雜谷2號”,解決了谷子除草費工的世界性難題;緊接著,“張雜3號、5號、8號”相繼問世。其中,“張雜3號”品種將旱地谷子的畝產從1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;“張雜5號”最高畝產突破660公斤;在夏播區“張雜谷8號”與玉米同等產量,但效益翻番,與棉花同等效益,但省工一半。
“我所取得的成績,與前輩的努力分不開。”趙治海認為,從事研究幾十年來,鄭彥蘇、崔文森兩位老師對他的影響很深,同時也造就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。
“我表面上是個很隨和的人,但其實是一個很固執的人。”趙治海說,認準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成,能把1%的可能做成100%,這需要有一定的固執。
很快,谷子雜交優勢利用從此走向實用化和產業化。目前已有8個谷子雜交種通過國家或省市鑒定,取得了科研成果17項,其中5項成果居國際領先,1項成果居國際先進。目前谷子雜交種覆蓋了我國十一個省市,推廣種植1000萬畝。按每畝雜交谷子比常規谷子增產200公斤、每公斤售價4元計算,累計增產糧食20億公斤,增收80億元。雜交谷子一般種在旱地,不用灌溉,節約了寶貴的水資源。
全國“兩會”上,趙治海先后兩次向國務院總理匯報雜交谷子的情況。2014年省農村工作會議上,省委領導對“雜交谷子”品牌給予了充分肯定。省長張慶偉認為“雜交谷子”已成為我省具有代表性的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農業科研成果。市領導強調要加大雜交谷子推廣力度,積極推進雜交谷子走出去,籌建非洲雜交谷子研發中心,為雜交谷子走向國際提供了平臺與機遇。
“發現了,就一定要堅持下去,沒有資金,可以等著,等來了再干。”采訪結束時,趙治海說,雖然他的右眼視網膜脫落,動過幾次手術,看起東西有些費勁,但即使右眼不行,還有左眼,他已經與谷子分不開了。